文章来源: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212/54087556_0.shtml
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將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場深圳南頭古城揭開為期三個月展期的序幕。本屆雙年展以城市共生(Cities,GrowinDifference)為主題,由策展人、評論家侯瀚如、URBANUS都市實踐創建合伙人、建筑師劉曉都、孟巖(按姓氏拼音排序)共同策展,來自25個國家的兩百多位參展人將透過融合建筑、藝術和設計的作品,探討和反思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并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愿景。超過200場豐富多樣的學術、大眾活動將貫穿展期,以論壇、表演、工作坊等方式給觀眾帶來多樣的精彩觀展體驗。同時,羅湖、鹽田、龍華、光明等區五大分展場及14個遍布全城的外圍展將與主展場多區聯動、動態互補。雙城雙年展2005年源于深圳,2007起由深圳與香港協作舉辦。深雙以城市建筑為固定話題,匯集來自全球的建筑師、規劃師、學者和藝術家,充分利用設計、當代藝術、影像、裝置、戲劇、專題研究和對話等多種方式,展示深圳與香港、珠三角地區、中國乃至全球城市化進程和人居狀態的方方面面,并通過這種多媒介的表現方式展現富有探索性和啟示性的前沿思想與研究。何謂城市共生?當代中國的造城運動,令城市在全球化、商業化發展下漸趨標準化,亦使城市面貌漸趨同質化和單一化。在城市趨同的過程中,城中村以另類的方式存留并發展,成為自上而下的城市規劃和自下而上的自發推動力相碰撞的矛盾產物,2017年深雙以城市共生為展覽主題,首次將城中村作為展場,旨在尊重人性和歷史的前提下呼喚多元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態系統,尋求城市文化、社會、空間多層面的共生,也是城市與村莊、歷史與現實、混亂與秩序的異質合體共生。本屆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是歷史古城與當代城中村碰撞與共生的典型。將展覽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遍布南頭古城的大街小巷和住宅廠房,借此探尋一種和而不同的城市模式,挖掘人們對城中村、對城市與公共空間的重新思考。城市共生是尋求城市中不同元素的平衡和共存,是從根源上對文化、社會、空間層面不同起源、狀態、價值觀的認同和包容,是對主流文化中心主義的反叛。三大板塊各具亮點,激發居民參與互動在城市共生的主題之下,展覽從內容結構上分作三個有機聯系的板塊:世界|南方、都市|村莊和藝術造城。世界|南方板塊由劉曉都總策展;都市|村莊板塊由孟巖總策展;城市和建筑的兩個板塊由策展人、城市研究者朱曄聯合策展;藝術造城板塊由侯瀚如總策展,策展人、藝術家楊勇聯合策展。世界|南方板塊為展覽主題城市共生提供了宏觀的討論背景、視野和立場。板塊以影響與抵抗作為副題,著眼于探討地方性與全球化的權力、資本與文化動力之間的廣泛博弈與豐富表現,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自身條件的適應與改造,導致差異化的現代性后果的實現。展覽以此為線索做了從世界到南方再到珠三角直至南頭古城漸進式的鋪陳。世界聚落用王昀的聚落研究作為引子從歷史的維度展示世界聚落從自然到人工的聚居生長機制圖譜,意在表明城中村乃是世界聚落在當代的一種呈現形式而具有其必然性。李翔寧和裴釗策劃的南方南方分板塊以多樣性的現實、實踐與批判為題,主要介紹了拉美地區政治經濟背景下非正式建筑的情況、建造模式和新的城市策略。其中拉美非正規城市案例研究以豐富的案例分析總結拉丁美洲在非正規城市方面的經驗;圣保羅貧民窟藝術實踐通過四個案例展現藝術介入貧民窟更新的可能性;沈康等人參展的亞洲連線則討論了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非正式建筑狀態。馮路策展的他者南方分板塊把視線拉近到中國,對兩個南方江南和嶺南做了一個建筑類型學上的比較研究,以及地緣文化和空間的差異分析。其中著名建筑師劉家琨亦會展出他的作品西村貝森大院,借此呈現一個屬于城市的綠色盆地;華黎、李虎、莊慎、董功、柳亦春、陳屹峰等獨立建筑師均會在這一板塊展示立足于南方的建筑作品。馮原和樊林策展的分板塊以漂變的珠三角為題聚焦嶺南、客家與深圳這個主題。此分板塊用當代藝術的方法來討論珠三角的獨特歷史,包括移民的歷史、客家遷移的故事以及與之關聯的社會文化變遷,找到差異的現代性的歷史基因。雜糅與共生的都市|村莊板塊是本屆雙年展的主題板塊。展覽敘事主線以城中村這一深圳和珠三角地區特殊的城市現實為樣本,以歷史研究、現實觀察、介入實踐與未來想象等多元視角回應與呈現城市共生主題。都市|村莊板塊包含了一系列主題展、研究展、城中展和展中展,呈現為多個展覽的重疊與共生。都市村莊主題館將是一系列色彩紛呈的故事屋、游戲室、實驗室、游樂園以及未來館,是一座人們游走其間的多重迷宮,它混淆了展場與現場、夢境與烏托邦,也是探向未來的窗口。城中村實質性的介入改造將是今年深雙的一大亮點。參數化設計鼻祖納迪爾·特拉尼(NaderTehrani)為廠房廣場量身定制了輕盈漂浮的敞軒供人休憩。荷蘭前衛建筑師團隊MVRDV+智慧研究所(TheWhyFactory)色彩斑斕的WEGO裝置將矗立廣場正中,成為未來垂直城市生活的寓言;首屆深雙策展人張永和將會在古城南門外建造一個開放靈活的信息亭作為觀展第一站,也為未來的南頭增添一處文化驛站。作為第一次走入城中村的雙年展,不僅邀請了眾多國際、國內的知名建筑師、學者和藝術家,更動員了大量自下而上的自發參與和介入行動。值得稱道的是,密歇根大學的師生用籌措的資金與南頭當地居民一起自發改造了一棟老屋,在展覽期間成為面向街道開放的社區活動空間;廣州美院的師生也于展前完成并實施了南頭調研和社區空間微介入計劃。《野生設計》作者黃河山及姜凡會在城中村展場推出家具交換計劃,借城中村居民互動參與,激發對城中村社會系統演變的關注。旅居深圳20年的美國人類學者、藝術家馬立安(MaryAnnODonnell)聯合創立的握手302工作室也將會在展場呈現互動游戲作品闖深圳,體現對深圳建筑、城市規劃及文化環境的獨特見解。巴西建筑攝影家列奧納多·菲諾蒂(LeonardoFinotti)的創作始終圍繞兩個互補主題,通過記錄拉美的現代建筑以及研究無名或非正式的城市空間進而關注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斷變化的拉丁美洲身份問題。祖籍廣東來自美國加州的華裔攝影師梁永光(MarkLeong)的紀實攝影長期以來專注于城市過渡地帶和變化中的社區,探尋可以定義、闡釋其自身特性的過渡性空間。在壁畫單元,意大利藝術家RUN的壁畫作品具有令人驚嘆的尺度感,其細節和復雜性極為罕有,各種生動的手印和色澤明艷的臉譜引人入勝。同樣來自意大利的Hitnes的作品展現的是藝術與多樣性物種間的特殊關系,它們超越文字的描繪,完美呈現并與觀者有趣互動。旅法藝術家胡嘉岷在南頭的壁畫創作反映了他在東西方文化之間往返游走的經驗,混雜記憶與現實,映射往昔和當下。特別活動板塊群藝館邀請了電影、戲劇,舞蹈、攝影、動畫等領域的領軍人物,為南頭古城的居民和觀眾帶來了一系列日常的、同時超越日常的藝術活動和計劃。其中城中村片場是電影人王宏偉集合7位國內知名導演,如王小帥、耿軍、高鳴、李一凡、邱炯炯、武權等,以城中村為背景創作系列短片。在這些短片里,城中村的空間和居民第一次成為了真正的主角。城中村影像展將在展期每周六為居民和觀眾奉獻一場露天電影,這些影像有珠三角、乃至南方自上個世紀中葉以后關于城市化與現代化發展的影片。公共戲劇工作坊由國內公共戲劇發起人李凝帶領團隊,在南頭駐村一個月,給當地居民帶來一人一故事、論壇劇場、家排、特定場景表演等眾多戲劇工作坊。而參加的居民也將在深雙的開幕周的演出里共同參與表演。舞蹈工作坊《在城中》是著名舞蹈藝術家施璇、周念念在展前邀請了古城居民共同創作排練,在南頭古城中多個地點與村民們呈現的浸入式舞蹈作品,舞蹈將根據不同的古城空間而編創,且與觀眾進行即興互動。南頭照相館是攝影家楊延康在南頭古城春景街42號模擬的一間照相館,在展期為城中村人拍攝家譜照片。致敬時代和歷史,記錄村民的夢想足跡和每一戶家庭與深圳的故事。都市村莊板塊希望展覽融入到城中村的日常生活之中,激發居民參與,共同創造城中村未來的可能圖景。與往年相比,今屆深雙一大亮點是首次凝聚藝術為一個板塊,構筑一個藝術家與規劃師、建筑師、設計師跨界合作的圖景。藝術造城板塊在展示世界各地當代藝術家對街道、居住空間、公共空間以及社會生產問題的種種批判性探索同時,引入一系列藝術介入城市的直接行動,利用當代藝術創造性的表達介入城市生活,激發多元的試驗,尤其強調與當地社區居民的互動合作,由此衍生更有活力和創意、開放、民主的城市生活系統。圍繞著街道生活、家和社會生產和生存智慧等主題,100名以上藝術家、建筑師、創作團體及獨立藝術機構以行為、錄像、裝置等多媒體作品直接介入到從街頭、廣場到工廠和宿舍等現場,展示藝術作為造城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力量。這包括長期活躍并批評性地見證了珠三角地區以及中國各地激烈的城市化進程的,如今蜚聲國際藝術界的林一林、徐坦、曹斐、歐寧、周滔、蔣志和西京人等藝術家的行為、錄像和裝置,也有何岸、石青、李燎、李消非、楊振中和林明泓等人對于伴隨城市發展而來的經濟現實對于勞動階層生活方式的沖擊的探討。在香港藝術家林東鵬和鄧國騫挖掘本土文化和價值的根源同時,沈遠的作品展示了巴西現代主義烏托邦建筑和貧民窟現實的有如城中村般的沖突和融合,而約亨·貝克(JochenBecker)和黃小鵬策劃的《中非.斷電(Chinafrica.blackout)》計劃揭示的是少為人關注的珠三角地區和非洲經濟和城市化的密切關系。一批國際上著名的藝術家如馬克·劉易斯(MarkLewis)、吉爾·馬吉德(JillMagid)、阿德里安·帕齊(AdrianPaci)、徐道濩(Do-HoSuh)、克里斯托弗庫倫德蘭·托馬斯(ChristopherKulendranThomas)、安妮卡·庫爾曼(AnnikaKuhlmann)等也為我們帶來了對于世界各地可比的藝術介入城市的案例。尤其令人矚目的是94歲的的建筑界先鋒尤納·弗萊德曼(YonaFriedman)將親臨今屆深雙現場,于南頭古城組建他的街道美術館,他將成為到訪深雙的最高年齡參展人;來自日本的犬吠工作室(AtelierBow-Wow),將在城市狹小的碎片空間中搭建起多功能的微型公共空間大排檔,充分體現其對居民與環境關系的敏銳觀察,反映出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在視覺表達方面,長期為爭取非裔的表達權利而發聲的重要美國觀念藝術家大衛·哈蒙斯(DavidHammons)的作品將前來參展;意大利藝術家馬里內拉·森納托瑞(MarinellaSenatore)、西班牙壁畫組合鮑爾·米斯圖拉(BoaMistura)、劉慶元、日本藝術家西野達(TatzuNishi)、尹秀珍、雷納塔·盧卡斯(RenataLucas)、西斯萊·賽法(SislejXhafa)和奧拉夫·尼古拉(OlafNicolai)等活躍在視覺領域的藝術家也以舞蹈工作室、壁畫和裝置等方式將參與到與城中村居民的溝通互動中來;而一批年輕藝術家將展示他們對于當地居民的生存智慧的研究。在一棟前身為女工宿舍的展廳里,陶輝在公共空間的廣播劇,梁玥、唐鈺涵、王海川、李榮強等的項目計劃,陳界仁的在地兒童博物館計劃,香港說唱歌手MastaMic為南頭古城所特別創作的歌曲等,都是對南頭古城的別樣解讀。同時,超過25年經驗的香港花牌師傅蔡榮基將與設計師廣煜合作大排檔花牌。藝術的介入在城中村高密度的城市形態中將會創造出新的公共領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造城力量。這種塑造新型的創造性社區共同體的努力最終體現在一系列對于獨立藝術機構計劃的展示和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互動中,它們包括了廣州時代美術館和雷姆·庫哈斯/大都會建筑事務所(RemKoolhaas/OMA/AMO)合作的對于形式和功能獨一無二的時代美術館和充滿實驗性的OMA西九龍文化區方案,以及村雨計劃、西三電影制片廠、螯湖藝術村、上陽臺等所帶來的一系列獨立機構和團體的交流互動。一個節目豐富而具有針對性的實驗電影院在藝術展場當中為觀眾提供了觀賞著名電影人王兵、王久良和黃偉凱等人作品的難得機會。城市即展場,展覽即實踐十二年來,深雙游牧于城市中,每屆選擇不同的城市空間作為展場,并通過展覽與城市實踐互動,介入展場所在地區轉型發展,激活城市空間和建筑并促進其再生,在真實改變城市未來面貌的同時也激發更多公眾討論和社會議題。2017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是歷史故城,也是典型的城中村,其歷史能夠追溯到1700多年前。南頭古城為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晉代以來轄區就包括香港、澳門、東莞、珠海,亦是深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源頭,被稱為深港澳之根。都市實踐前期基于對南頭的城市研究,依據現場情況提出了六項量身定制的改造計劃:游園復興計劃、邊界重塑計劃、古建保育計劃、主街領航計劃、文創工廠計劃、內城動態更新計劃等。這些計劃特別關注以重點公共空間改造及公共活動引入對激活和推動古城重生的意義。本屆深雙秉承對南頭古城保護與重生的城市設計思路,梳理出一條空間改造和展覽植入高度吻合的敘事主線,結合雙年展展場空間遴選,重建南頭十分匱乏的公共開放空間系統,通過最有效的介入,對城內現有居民生活最少打擾卻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古城公共空間品質,并為未來的發展留有足夠的空間。本屆深雙場館由南門公園、書院廣場、十字街廣場、報德廣場、創意工廠和集市廣場、大家樂舞臺、城中綠洲等七個環環相扣的主題計劃結合而成,以點狀分布的建筑空間和室外場地串聯為展線,呈現空間敘事的起承轉合聚敞隱,類似文學和戲劇結構的起承轉合和高潮起伏。在城市共生的總主題下,本屆深雙是尋找新理論、新實踐模式的平臺,是注重發現而非預先設定的交流空間,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雙年展,亦是一個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成為漸進改善城市空間和提升生活品質的一項長期計劃。
關鍵字標籤:展場攤位設計公司
|